媒体声音

当前位置: 米乐官网 - 媒体声音 - 正文

校党委副书记李卫祥刊发文章《涉农高校要注重强化耕读教育》

发布日期:2023-08-08

农民日报(2023年8月5日第5版)

8月5日,《农民日报》第5版刊发校党委副书记李卫祥署名文章《涉农高校要注重强化耕读教育》。文章指出,涉农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,必须要注重强化耕读教育的方向性、时代性、科学性、示范性、协同性,推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取得实效。

全文如下:

耕读教育践行“亦耕亦读”,具有树德、增智、强体、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。涉农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,必须要注重强化耕读教育的方向性、时代性、科学性、示范性、协同性,推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取得实效。

坚持立德树人,强化耕读教育的方向性。涉农高校要科学把握和不断丰富耕读教育基本内涵,进一步明晰耕读教育是“亦耕亦读”的一种教育方式,是践行爱农情怀使命和价值追求、开展生命与人文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。根据学校办学特点,制定出台耕读教育实施方案,组织开展耕读教育研究,编写耕读教育教材,突出扎根三农和知行合一的育人重点,将耕读文化学习与三农情怀教育结合起来,将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,将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与用党的创新理论培育时代新人结合起来,做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。

服务乡村振兴,强化耕读教育的时代性。当前,高等教育正在深化新农科建设,涉农高校的耕读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,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任务,面向新农业、新乡村、新农民、新生态,让学生走进农村、走近农民、走向农业,了解乡情民情,学习乡土文化,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,推动解决耕读教育不够系统、人才培养过程与三农实际联系不够紧密、实践育人环节弱化、涉农高校毕业生到农业农村就业创业人数较少的问题。

遵循教育规律,提升耕读教育的科学性。教育既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,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,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。针对学生知识增长、体质增强、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,突出“耕读教育+现代农业教育”,结合专业学习,开设耕读课程,理论结合实践,让学生感知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,掌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知识和本领。注重“耕读教育+生态文明教育”,引导学生通过耕读实践感悟“两山”理论,体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增强厚植农业绿色底色的思想和行动自觉。加强“耕读教育+心理健康教育”,把耕读实践、集体劳动、乡村康养作为调节学生情绪、缓解学生压力、矫正学生心理行为的措施和路径之一。

突出榜样引领,强化耕读教育的示范性。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要在探索实践基础上,发挥示范、辐射、引领效应。要充分把握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带来的契机,强化耕读教育成果打造。要积极拓展耕读教育内涵与外延,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,构建耕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,拓展实践教学场所,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,提高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比重,建设专兼结合的耕读教育教师队伍。建设耕读传家校园文化,多措并举,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的新探索新实践,淬炼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情怀,造就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人才。通过总结耕读教育的示范成效,推动形成高等教育“勤耕重读”的辐射效应。

创新工作机制,强化耕读教育的协同性。涉农高校加强和改进耕读教育,要树立系统观念,调动各方资源,统筹推进。要立足学校发展定位加强耕读教育,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,把耕读教育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中,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,因地制宜、多方联动、创新路径,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。要突破高校范畴改进耕读教育,发挥好校地区域协作机制的功能和作用,推动在各学段之间形成耕读教育合力。要丰富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的活动内容,积极架设高等教育对接基础教育的有效通道,聚焦培根铸魂,实现不同学段耕读教育的协同效应,综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、针对性、有效性。

文章链接:https://szb.farmer.com.cn/2023/20230805/20230805_005/20230805_005_3.htm